美国会毁于这次总统选举吗?1月6日,本来是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召开联席会议,认证选举人团票结果的日子。
但在会议期间,数千名川普支持者闯入国会大厦,国会被迫紧急休会。场面极其混乱。
当晚,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警察局代理局长康蒂(Robert Contee)召开新闻发布会说,这次暴力冲突事件已造成4人死亡,至少14名警察受伤,52名示威者被逮捕。
川普支持者站在国会警察的装甲车上,其他人涌进了国会大厦。
图片来源:2021 CQ-Roll Call
川普支持者闯入国会大厦内部。
图片来源:Reuters
这次冲突,为总统权力能否和平交接,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2020年美国大选,为什么争议频频,始终无法尘埃落定?
一位川普支持者,在国会举着内战时期联盟国的旗帜。
图片来源:Reuters
直接原因,是因为川普始终没有宣布败选,而是不断向支持者宣称,存在广泛的选举舞弊和违规行为,导致自己的胜利被「窃取」。
除此之外,这次大选也暴露出美国选举制度本身不完善、有争议的地方。
我们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谈论过相关问题,比如选举人团制度的由来(《决定美国总统命运的538人》),摇摆州的重要性(《摇摆州是如何影响美国大选的》),以及大选后川普可能会走的法律程序(《一条可能让川普翻盘的法律途径》)。
今天,我们来重点谈谈选举人团制度在大选中暴露出的利弊。
得票数多,却不一定当选
2020年不仅是美国的选举年,也是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年。每个州在国会中的代表人数也会相应变化,而选举分区也会产生变化。
但在十年间,由于选举人团制度,选举总统的「最终」票数却是固定的。
即使是现在,很多人仍认为选出的总统不是「人民选出来的」总统。
在这次大选前,美国民众对于选举人团制度的质疑就已经不少。
由于选举人团制度中的「赢者通吃」原则,2016年,也就是美国上一次大选,川普打败了希拉里,当选总统。
可是在那一年,希拉里得到的总选票数比川普多出了将近300万张,超出了2%。
只是,由于像佛罗里达州、俄亥俄州、北卡罗来纳州这几个摇摆州倒向了川普,使得川普最后赢得了选举,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五位普选票数少,却仍然胜出了的候选人。
在「赢者通吃」的设计中,更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可能会在选举人团投票中落选。
图片来源:Wikipedia
2020年大选前夕,民调分析师西尔弗(Nate Silver)做出一项调查。调查显示,如果拜登能够以700万张选票的优势打败川普,那么他就能够当上总统;如果这个数字是450万张,他就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性落败;当这个数字仅为300万张,那么川普连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;如果只是150万张,那拜登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。
也就是说,即使拜登选票超过川普,也有很大可能失掉选举。
当然,最终拜登拿到了8127万选票,川普拿到了7421万选票,两人都创下了得票数量的记录。拜登拿到的选票比川普多了700万张。
但这仍然提醒人们:在美国,如果一个候选人得到了更多民众的喜爱,他仍可能当不上总统。
这便是选举人团制度被广为诟病的一点。
这一点,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麦迪逊(James Madison)在1823年就谈到:
「各州使用『赢者通吃』的原则是『一串串珠子』,无法反映其公民的真正政治多样性。」
开国元勋之一詹姆士·麦迪逊
图片来源:Wikipedia
那些「少数」的选民,他们的投票在「大众民意」面前消失了,它不是被打败,而是被吞噬了。
在一个州中,如果它是民主党的地盘,那么,不管支持共和党的选民多么努力地投票,最后这个州都会归民主党胜利;反过来,也是如此。这是选举人团值得反思的第一点。
「千疮百孔」的制度?
选举人团制度值得反思的第二点,是被固定下来的538张选票。
参议院的100个席位,众议院的435个席位,加上华盛顿代表特区的3个席位,总共538个席位。
选举人团拥有的票数不变,可美国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。虽然,每十年进行人口普查之后,都会根据各州之间相对人口的变化来调整选票比例,但往往变动不大。
比如说,2000年佛罗里达州的人口数为1533万,到了2019年达到了2148万人。
2000年的人口普查后,佛罗里达州的对应选举人团票为29票,每一张选票背后代表的约为53万民众。
可是将近十年间,这个州的人口增加了615万人,但可能增加的席位只有1~2个。这就相当于,在可能增加的选举人团票里,每张选票可能代表着300万以上的选民。
因此,固定下来的选票数与不断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,愈演愈烈。
对于那些人口大州来说,选举人团票没能跟随人口的增长速度,一起大幅上涨;
对于那些人口较少的州来说,手中握有的选票却具有「更高价值」。
这个现象最极致的表现在于,不论一些州人数再怎么少,比如怀俄明州、蒙大纳州,这些州在众议院中至少会保有一票,加上参议院的2票,就会有3票保底。
这就意味着,人口小州所拥有的的选举人团票数,相对于自身的人口比例来说,有些过多;而那些人口大州的选举人团票数,相对于人口来说,又过少,他们的权利被忽略了。
虽然人口普查每十年就会进行一次,也会根据人口的变化来调整选票比例,但仍然改变不了在不同的州背后,选票代表的人数不同、背后所附带的价值不同这个事实。
这样的不平衡,让民意与民意之间有了高下之分,原来为了民主而产生的制度,却将民意分出了高低,这是选举人团制度最大的问题所在。
同样,在《美国宪法》第一条第二款中,要求:
「每三万人中需选出的一名众议员,每州至少须有一名众议员。」
(The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s shall not exceed one for every thirty Thousand, but each State shall have at Least one Representative.)
这一条宪法本是华盛顿为《美国宪法》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贡献,但却没有提到众议员数量是否要随着人口增加而增加。
后来,麦迪逊也曾提议众议员数量应该随着人口增加,并提出提案,但没有通过。
如今,麦迪逊的担忧变成了现实。
不过,随着时间推移,众议院席位的确增加了,只是远远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,这也造成了民主被「稀释」。
第三,由于选举人团制是一种间接选举制,选举人作为民意的代表去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。但人非机器,这就导致了「失信选举人」的存在。
当某些选举人背弃民意,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投票,问题就出现了。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,这类选举人的选票是否合法?
如果不合法,选票以及最终总统当选的比例是否也应当相应调整?
第四,选举人团制度可能会使更多操纵选举的现象发生。
每次人口普查后,每个州会依据数字变化以及分到的议席来划分选区,进行投票。
既然可以自行划分选区,为了能够赢得选举,便会有人从中设法。
最典型的便是1812年,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格里(Elbridge Thomas Gerry)为了自己的党派能够胜利,将选区划分成歪七扭八的样子,使得敌对党派都集中于少数几个选区。
因为他所设计出的选区划分奇形怪状,长得像一种两栖动物「蝾螈」,之后,人们就将这类不公平地划分选区、以操纵选举的行为称为「格里蝾螈」。
1812年,描绘马萨诸塞州选区划分的讽刺漫画。
图片来源:Wikipedia
这样看来,选举人团制度似乎漏洞百出,如同哈佛历史学家基萨尔(Alexander Keyssar)所言:
「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模仿我们的选举人团制,这绝非偶然。」
这样看起来「千疮百孔」的制度,为什么会存留至今?
会有一个更好的选举制度吗?
选举人团制度能够沿用至今,有一定的道理,众多捍卫者也提出了很多论据。
比如,选举人团制度能够减少政治乱局,当「赢者通吃」的原则定下后,候选人之间的票数会更为集中。这可以减少计票成本,也可以防止选票分散。
而且,一定程度上,选举人团制度可以减少暴民政治的产生。
最初,选举人团制度是先由大众选民投票,再由「选举人」这些政治精英作为中介去投出最终票,有这些政治精英作为缓冲带,迎合大众的暴民政治家出现的几率就降低了。
选举人团制度其实是大众政治与精英政治的结合体,有效地减少了直接选举和国会选举两者的弊端。
同时,选举人团制度涉及到州与州之间的利益。一个州拥有多少选举人团票,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话语权大小。因此,由于目前的制度有利于各州发挥各自的影响力,想要改变这个制度,需要超过三分之二的州投票通过,这在现实中难以实现。
至于「失信选举人」和普选票多数总统未能胜选的情况,在美国历史上是个例,并不足以说明选举人团制度不合理。
总体上来看,选举人团制度仍是经过很长历史检验的制度。
不过,一些人仍坚持认为,以人民直选来取代选举人团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推崇此法的人们将其称为「全国民众投票制」(National Popular Vote,简称NPV)。这种制度中,所有的选举人选票可以分配给任何候选人,这些票数也不会因为「赢者通吃」的原则,将你的选票「整合」。
这当然是我们很熟悉、世界上也有许多国家在使用的选举方法。
另一种可能的做法是扩大众议院的规模。
印第安纳州的代表克鲁姆帕克(Edgar Broompark)就表示:
「如果我们使每位选举人代表的人数过多,代表制的概念就会变得模糊而不确定。选民对选举人的意义变得越来越不重要,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代表制政府的生命力。」
另一方面,如果众议院的规模扩大,代表人数增多,就可以促进整个众议院的分工,专业化程度也会提升,也有更加充足的人手来进行行政监督。
|众议院开会现场。
图片来源:Bloomberg
不幸的是,众议院扩大规模这件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。前人口普查部主任普雷维特(Kenneth Prewitt)就是其中之一:
「扩大众议院可能会创建一个更加公正的系统,而该系统的可管理性将降低,而且我不确定美国是否会保持领先。」
选举人团制度有人赞成、有人反对,提出的其他方案也是如此。
关于选举人团制度的争论,归根结底是对于直接民主更好,还是间接民主更好的争论。
虽然选举人团制只有美国有,且无其他国家模仿,但不代表它是落后的制度。相反,几乎没有人会认为,采取直接民主的一些非洲或中亚国家在民主程度上会超过美国。
选举人团制度「下防暴民,上防暴君」,毫无疑问是巧妙的政治制度设计,也是代议制的体现。
不可否认的是,随着人口增加,选举人团制度暴露了弊病。在保守主义政治学家拉塞尔·柯克看来,这一制度无疑也会引发「党争」。
选举人团制度不是完美的,但也绝不是「千疮百孔」的。
正如美国从来不是完美的国家,而是「最不坏的国家」一样,选举人团制度也是这个国家中「最不坏的制度」之一。
美国想要迎来更好的制度,不在于废除选举人团制并采取普选,而在于回到其立国的最初精神之中。
选举人团制之所以设计「巧妙」,正因为它不是某个人在某一时间中运用理性设计而来。
相反,它是各种理念和各种立场相互争执下的妥协产物。不同的思想理念、不同的立场和利益之间平等地商量、争吵和妥协才是美国的力量之源。
在这种力量下产生的结果,如果还是出现了问题,也同样需要运用这一力量解决。这也许才是美国精神之所在。
一个制度出现问题不会毁掉美国,足以毁掉美国的,更可能是对其立国精神的背离和遗忘。就像林肯所说的:
「美国永远不会被外界摧毁,如果我们动摇了并失去了自由,那只可能是毁于我们自己。」
(America will never be destroyed from the outside. If we falter and lose our freedoms, it will be because we destroyed ourselves.)
赞(3)